走进“溪幼娃与树朋友”的故事里——越溪实验幼儿园园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汇报
走进“溪幼娃与树朋友”的故事里——越溪实验幼儿园园本主题活动的实施汇报
越溪实验幼儿园里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其中一棵棵或高或矮,或绿或青的树便是丰富的资源之一,为幼儿提供了发现、探索、表达的广阔空间。《指南》中指出:“孩子喜欢接触大自然,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。”我园各年级组利用园内丰富的树资源,顺应幼儿的探寻轨迹和能力发展水平,开展关于“树”的主题活动。
研——主题活动中的思考与行动
幼儿园这么多树,如何让这些品种繁多的树资源成为课程内容呢?老师们首先对幼儿园的树进行了研究,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,大家展开讨论,并根据教育目标、教学计划、季节特征、本园实际和各年龄段的具体要求等维度划分,做有准备的探究,对“树”主题的全面性与均衡性进行了深入思考。
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, 小、中、大三个年龄段将“树”资源与五大领域相融合,选择“真”、 “活”、“趣”的课程内容。
小班组
中班组
大班组
通过愿意亲近——喜欢探究——热爱融入三阶段,力求培养“乐探究、会观察、敢挑战、爱自然”的幼儿。
树林写生
帮助大树过冬
测量大树
大树保护牌
大树地图
自制环保服饰
幼儿在活动中与同伴一起游戏、发现树的秘密,提高了自身观察、探究、创造能力。在一次次与大树活动的过程中,幼儿始终充满探究兴趣,他们与同伴一起游戏,发现大树身上的树枝、树叶、果实的很多秘密。大树不仅带给孩子们无穷的乐趣,还提高了他们观察、探究、创造能力。
观——聚焦现场的研讨与调整
在“树”主题的实施过程中,各班还创设了丰富的游戏环境、生活环境、学习环境,充分挖掘树资源的价值。进入班级察看主题环境,听取介绍,感受每个班级环境创设的不同思路和方法,了解深度挖掘自然资源的多种展示形式。
把课程意识融入游戏与一日生活当中,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主参与,在小组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,在生活过渡环节中去体验。
在每个不同的游戏场地里,我们都能看到“树”资源的有效利用,溪幼的娃娃们都与“树”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,以“树”为材,与 “树”共乐。
议——回溯环创的价值与意义
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,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,既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,也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。通过此次“树”主题活动的实施,老师们边研边议,边思边行,在此过程中,通过研讨也发现树主题背景下游戏环创存在的问题:
1.环境大体上都是树叶的作品,忽略了树的本身其他结构如树干、树枝、树根等内容挖掘拓展,忽略了材料的可操作性和多变性。
2.针对幼儿丰富的作品或是班级内着重探索的内容,要有价值、深入的点,展现幼儿的谈论以及思考的过程,留下表征。
3.针对同一个内容,如年轮的秘密,不同年龄段幼儿要有不同的探究侧重点,做出特色。
对于上述问题,老师们立足儿童的视角,对区域设置、创设的美观度、实践性、教育性、适宜性等方面做了细致的回顾和总结。老师邀请幼儿一起参与到环境的重新架构中,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,共同建构属于他们的环境,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,这也是对究竟什么才是有意义的环境的一种深度探寻。
享——立足儿童的成果交流
孩子们与幼儿园内的大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,在与树相伴的日子里,对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,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树的情感。为留住这份童真与美好,及时梳理经验,有效挖掘课程进一步的教育价值,小、中、大三个教研组针对同一“树资源”进行的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聚焦点的主题活动开展实施分享汇报。
分享中,三位教研组长从课程来源、课程目标、课程实施、课程评价反思等方面出发,采用PPT展示与解说相结合的形式,对树主题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生动详尽的分享。
在整个树资源课程的实施过程中,幼儿和大自然亲密接触,他们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去探索与发现,他们在直接感知、亲身体验、实际操作中丰富经验、拓展视野、灵动表达、多元发展。同时,教师也提高了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,加深了对园本资源有效利用的理解与思考,提升了课程开发、设计与运用的能力。
深秋,我们邂逅了树,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,我们期待来年春天,更多树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继续去续写……
文字|王佳雯
图片|各班教师
编辑|马晓菲
审稿|园长室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